一、甘寧太史慈凌統頂配陣容搭配?
陣容戰法搭配推薦:
第一套陣容:凌統+甘寧+太史慈
甘寧:自帶戰法+臥薪嘗膽+一騎當千
太史慈:自帶戰法+兵無常勢+折沖御侮
凌統:自帶戰法+聯姻+暴戾無仁
第二套陣容:凌統+郭嘉+黃月英
孫尚香:自帶戰法+奪魂挾魄+唇槍舌戰
太史慈:自帶戰法+兵無常勢+折沖御侮
凌統:自帶戰法+聯姻+暴戾無仁
陣容搭配如下:
凌統:西涼鐵騎+臥薪嘗膽/橫掃
太史慈:折沖御侮+百騎劫營
甘寧:破軍威勝+避實擊虛
臥薪嘗膽和破軍威勝是比較高端的戰法,其他都是常規戰法,因為三個人都攜帶輸出戰法,所以前三回合都有爆發的可能性。
二、《三國志》甘寧太史慈凌統吳騎強度是什么?
吳騎碰瓷爆發隊,強度不輸碰瓷呂。
在三國志戰略版中,甘寧是熱門的武將之一,不僅因為這個武將非常的暴力,同時很多歐皇都通過尋訪的方式拿到了這個武將。目前甘寧的主流玩法是“甘太程”和“虎臣弓”的玩法!本期內容要給大家帶來的是甘寧黑科技陣容――吳騎碰瓷陣容。
相關信息:
如果玩家要玩這個隊伍,只推薦在s4賽季期間(或者后面寶物時期),也就是一開始選擇勢力的副本,如果玩家選擇的是馬騰或者袁紹勢力,那么這個隊伍可以玩,強度也不錯,如果是其他勢力就不推薦玩了,因為有寶物是騎兵s,讓甘寧帶上,這個隊伍是能觸發緣分的,沒有s騎寶物的情況下就不考慮了。
三、凌統的殺父之仇是誰
凌統的殺父之仇是甘寧。
凌統(189年-217年或237年),字公績,吳郡馀杭(今浙江杭州市余杭區)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凌操之子。
生平:少有盛名,為別部司馬,行破賊校尉。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再次攻打江夏,凌統部隊為先鋒,斬敵將張碩,破其水軍,吳軍最終得以斬黃祖,大勝而還。被孫權任為承烈都尉。之后,隨周瑜在烏林大敗曹操,攻打曹仁所在的江陵,使曹仁退走。升遷為校尉。建安二十年(215年),隨軍攻破皖,升為蕩寇中郎將,領沛相。又隨呂蒙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任右部督。從益陽回來后,跟隨孫權攻打合肥。孫權未能攻下合肥而撤軍。撤軍時,前部軍隊已經出發,魏將張遼等突然出現在津北,包圍孫權。凌統率親近士兵三百沖入敵圍,護衛孫權突圍而出。凌統回身再戰,左右士兵全部戰死,凌統依然親自斬殺數十敵兵。直到孫權徹底安全后才退還。因此,凌統創傷甚重,多虧卓氏良藥才得以不死。戰后,被拜為偏將軍。
凌統在軍旅中親賢禮士,輕財重義,有國士之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受命去接納山中之人,一路上很受敬仰和歡迎,得精兵萬余人。事畢病卒。
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凌統因父親凌操被甘寧所殺而一直仇視甘寧,但在濡須口與樂進交戰時得甘寧所救,從此便盡釋前嫌,與甘寧結為生死之交。其他事跡與正史大致相同。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根據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間三國故事傳說經過藝術加工創作而成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與《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并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該作品成書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該版本也成為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傳最廣的版本。
四、甘寧和凌統為什么不和?兩人有什么深仇大怨?
漢靈帝七年,巨鹿人張角帶領貧苦農民頭裹黃巾起義反漢,大規模的農民戰爭由此爆發,雖最終起義以失敗而告終,但軍閥割據、東漢名存實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
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后,當屬曹魏最強,東吳次之。蜀漢偏弱,此時的東吳,文臣武將堪稱當世名士者有67人。文臣皆是四海內名士,武將集團最為著名的當屬江表12虎臣。
分別是程普、黃蓋、韓當、周泰、甘寧、凌統、蔣欽、董襲、陳武、潘璋、丁奉、徐盛。這十二虎臣雖不及蜀漢陣營的五虎上將素有威名,卻是東吳的軍事支柱。全部參加了赤壁之戰,帶領五萬精兵,擊敗了曹操的八十萬大軍上將千員可見這江表十二虎臣的影響之大。
而這十二虎臣里,甘寧凌統卻是故事最為豐富的,先來說說甘寧。甘寧,字興霸,巴郡臨江人,三國時期孫吳名將,官至西陵太守,折沖將軍。
少年時好游俠,糾集人馬,持弓弩,在地方上為非作歹,組成渠師搶奪船只財物,人稱錦帆賊。青年時停止搶劫,熟讀諸子。曾任蜀郡丞,后歷仕于劉表和黃祖麾下,未受重用。
建安十三年,甘寧率部投奔孫權,開始建功立業。先后隨孫權破黃祖據楚關,隨周瑜攻曹仁取夷陵,隨魯肅鎮益陽拒關羽,守西陵、擒朱光,率百余人夜襲曹營,戰功赫赫。孫權曾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p>
他為人仗義疏財,深得士卒擁戴。如此可見甘寧在東吳的地位有多重要。再來說說凌統,凌統。凌統,字公績,吳郡馀杭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凌操之子,少有名盛,為人有國士之風,多次戰役中表現出色。
在從征黃祖時,他作為先鋒,陣斬張碩。在逍遙津之戰,張遼李典率領800勇士襲擊正在撤退的孫權部隊,此時孫權身邊僅有數千軍隊,張遼披甲持戟,帶著這八百人殺進孫權初到尚未整陣的部隊,張遼帶隊沖進了東吳軍鎮營里,親自殺了數十人,斬了兩將,并且高喊著:張遼在此!敢死隊直沖進孫權主陣,孫權大驚,不知該如何,退到小土丘上,以長戟指向四周防衛蜂擁而上的曹軍。
張遼在土丘下吼著,要孫權有種下來決一死戰,此時陳武為保護孫權戰死,徐盛宋謙等將均已身負戰傷后退,而孫權眼看就要被張遼擒獲,此時凌統率領親衛族眾300余人奮力抵抗張遼。為大軍斷后,連斬3名魏將士卒數十人,直到蔣欽統兵趕到,張遼停止追擊,這時候凌統親兵300人全部戰死無一人生還。
僅剩滿身戰傷的凌統回到了船上。孫權這時已上船,看到凌統回來,十分驚喜,趕緊找人幫凌統更衣換藥。凌統因他的親族眾們沒有人活著回來,很是傷感,孫權用衣袖幫他擦淚,安慰他說:公績,亡者已矣,只要你還活著,還怕會沒有人嗎?
回去之后,孫權果然給凌統以前兩倍的部隊。由此可見孫權對凌統的重視,但是,同為江表虎臣,同為孫權軍隊的頂梁柱,甘寧凌統二人卻有不共戴天之仇,凌統數次想要射死甘寧,甚至在赤壁之戰混戰時,凌統對著甘寧連發數箭,最后還是蔣欽及時制止。
那么二人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呢?故事還要從孫策時代開始說起,孫權伐荊州,攻打江夏,黃祖屢戰屢敗,被凌操一路追殺,甘寧趕到,相距幾十步而一箭射死凌操,黃祖回軍掩殺。當時凌統只有15歲,在亂軍之中力戰敵軍爭奪凌操尸體而回。
孫權見戰局不利于東吳,收兵而回。甘寧雖然立功救了黃祖,黃祖卻依然以江賊待甘寧,甘寧忿恨。甘寧好友蘇飛勸甘寧投降孫權,后經呂蒙引薦,投降孫權。后來,孫權再度出兵江夏,甘寧一馬當先,殺死黃祖。但是凌操之子凌統,卻念殺父之仇,在慶功宴上欲殺甘寧,孫權勸阻:“此一時,彼一時。昔戰場則為敵,今同侍東吳則為兄弟?!备蕦幇葜x,凌統恨恨而出。由此可知二人有殺父之仇,如此可見。二人至死也從無一絲來往,也就說的通了。
兩人有殺父之仇,甘寧原是一個強盜,被夏口的守將黃祖收編。孫策率軍攻打夏口。孫策手下有一員大將叫凌操,就是凌統的父親,驍勇異常,被守將甘寧一箭射死,從此,凌統就發誓為父親報仇。
甘寧先是江賊,后來在黃祖手下做事,在這時候殺死了孫策的部將凌操,就是凌統老爹,又因為一直不受重視,投靠了孫權.這時候甘寧和凌統一起在孫權手下為將,凌統一直想殺甘寧為父報仇。
因為他們之間有利益沖突啊,兩個人沒有什么深仇大恨,只是在利益上有沖突,所以才會這樣,不然也不會這樣不和。
他們之間有深仇大恨,凌統的父親就是被甘寧殺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