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展館(博物館、藝術館之類)的設計在展覽的之余,可以有足夠空間做商業性質的活動?
非遺即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傳統文化成就的重要體現,因此傳承非遺文化是作為一個國家和民族每個人的共同責任和使命。但現如今青年一代對非遺的重要意義認識不夠,導致很多非遺文化面臨失傳的危險處境。為普及非遺文化,非遺數字展廳設計、非遺展館設計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隨著我國數字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多媒體展示技術已普遍的應用于非遺數字展廳設計、非遺展館設計之中,它是通過聲光電技術,將傳統文化立體、生動的展現在參展者眼前,采用VR虛擬現實技術,帶參觀者重回文化產生地,切身體驗非遺文化的歷史價值,采用虛實結合的展示手段,形成極具震撼的視覺效果。
非遺展館設計,非遺數字展廳的設計可以融入數字科技內容。比如:
AR增強現實技術
在文物展柜融合AR增強現實技術,觀眾通過掃描文物實物或文物圖片,就可以在手機或者大屏顯示終端上查看文物信息,自由縮放、隨意旋轉,多方位、多角度的欣賞文物細節。
全息投影技術
利用全息投影技術,可以重現歷史事件、勞動場景、文物制作過程等,三維立體影像、裸眼3D效果、多角度觀看,讓參觀者深入了解傳統工藝、生產流程、事件關聯等相關信息。
體感互動技術
在一些傳統服飾的非遺展廳中,通過體感互動技術,使參觀者站在體感裝置前,利用手勢動作就可以輕松試穿不同的非遺服飾,感受特色服飾的文化魅力,同時也增添了參觀非遺展廳的趣味性。
另外,非遺文化,重在傳承。非遺展館設計,非遺數字展廳的設計一定要讓參觀者愛上非遺,才會愿意傳承非遺,因此設立互動和體驗區在非遺展館設計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非遺文化是依托于人而存在的,因此在設計展館時更要對文化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巧妙的與科技融合,讓文化的展示更具象化。
二、非遺館應如何建設?
從大的空間分區上,非遺館至少應該有兩個核心區域:科普區和體驗區。
科普區,是通過圖文、實物、影像、聲光電互動等綜合手段,將原本“無形的文化遺產”在有形的展陳空間中具象化、可視化,甚至是可感化,對非遺進行全面且深入淺出的科普式宣傳,在觀眾心中種下“非遺”的種子。
體驗區,則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非遺主題培訓、線下非遺手工體驗等活態的方式,使得對非遺感興趣的觀眾切身體驗非遺的獨特魅力,讓那顆在科普區種下的“非遺種子”,在體驗區得以長出嫩芽,并在離開展館后的某個時機得以成長,成為非遺的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