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么?;韬钅钩鐾恋慕痫灤蟛糠骤T造工藝都非常的差?
看到?;韬钅估锿瑫r出土的光滑精美的馬蹄金和麟趾金,我們就知道以漢代的黃金鑄造工藝水平,并不是鑄造不了光滑的金餅。
那么這些金餅卻為何鑄造的如此粗糙呢?原因是它要精確計重,確保鑄造出的每一枚金餅重量都是一致的,都在兩百五十克左右。
為什么要精確計重呢?因為這些金餅是用來進貢給皇帝的(進貢的方式好像是皇帝請分封的王侯們喝酒,然后王侯們奉上買酒錢也就是金餅),朝廷對金餅的標準重量有要求,這樣只要簡單清點金餅數量,就能計算出每個王侯進貢的黃金總重。
而?;韬钐厥?,皇帝忌憚他也曾當過二十多天皇帝,始終不讓他到長安進貢,他的金餅進貢不出去,只好留著陪葬了。
我們大致可以推測出,漢代的工匠們是如何在澆鑄金餅的同時,控制每一枚金餅的重量都保持一致的:
第一步,工匠會用砂子等,制作出用于鑄造金餅的模具,也就是砂型。這個砂型很簡單,類似于一個砂子砌成的方塊上方,挖出一個金餅形狀的圓坑。
第二步,工匠制作一個簡單的天平或者秤,剛剛制作好的砂型放到天平一側,再捧幾把散沙放到天平的另一側,使天平兩側平衡。
第三步,工匠把一個標準重量的金餅放到天平上放散沙的一側,這樣天平另一側的砂型在澆鑄金餅后,只要天平再次恢復平衡,那新澆鑄金餅的重量就和標準重量金餅相同了。
第四步,工匠用一個比較大的坩堝,把融化的黃金倒進天平上的砂型里,但是工匠會根據感覺,只粗略的倒進兩百多克黃金,只要不比天平另一側的標準金餅重就可以。
第五步,移到下一個工序,另一個工匠會用一個很小的坩堝,反復再往已經半凝固的金餅頂部再倒入融化的黃金,邊倒邊觀察天平。隨著倒入次數增多,新澆鑄的金餅慢慢變重,最終天平重新恢復平衡,這時新澆鑄的金餅和標準金餅的重量就很相近了。
正是因為上面第五個工序,工匠反復多次用小坩堝,往金餅上再澆鑄黃金以調整重量,導致金餅底側光滑,而上側卻像堆粑粑一樣。
那么已經調整好重量的金餅,為什么不逐個再重新熔煉一次,澆鑄出精美光滑的金餅呢?因為金餅僅僅是為了方便給黃金計重,將來還會被熔煉澆鑄成其他用途的金器,誰也不會對坯料提出過高的外觀要求,工匠們自然也不會費這個事第二次熔煉鑄造了。
感慨一下,都說人民群眾創造歷史,但各大博物館里的珍貴文物,卻幾乎沒有從人民群眾的墓里發現的,都是達官貴族的墓中出土。
這些剝削階級不僅生前享用民脂民膏,在死后千年,文明社會還要建立宏偉建筑來收藏他們的陪葬品,甚至還給他們塑像來紀念他們,比如下圖的?;韬顒①R??磥砟?,人民群眾創造歷史,達官貴族傳承歷史。
引用的網圖侵刪。
二、中國有哪些逆天的文物?
當然是?;韬畹慕鸬V,哦,不,金幣
馬蹄金里面據說都是鑲嵌了琉璃的,在古代可是比黃金還貴的玩意,只不過大部分都風化了,只有少量馬蹄金中還看得到。
當時現場看到這么多金餅,金飾品,金箔,震驚可想而知。
至于劉賀的其他西漢玩意,下次再發
——————————————————————————————————
既然黃金提不起大家的興趣,那來點青銅器具吧
鎏金當盧,來,放大點看看
這個從現代的藝術審美角度來看也是精美絕倫了。
銅釘,大概跟我們紐扣差不多大,這是放大鏡下的圖案。
墓里發現的一個琥珀的照片,原物太小了,手機拍不出效果,就看看圖片吧,那只文物級別的蟲子覺得挺有意思的
三、你見過哪些讓你震撼的文物?
俗人來回答一下
陜西省博的金餅
當時逛陜博逛到這里所有的注意力都被這坨金餅吸走了
畢竟在一片灰撲撲的文物里面突然出現了一個金燦燦的
難保不讓人在意
我湊過去看的時候
剛好有一個解說小哥帶團路過
他說:“其實這個金餅是整個展廳里最不值錢的東西,但是每次游客過來都會關注它,所以我們只好也解說了?!?/p>
我:原來我即便是庸俗也庸俗不到地方上啊
四、為什么漢墓里的金餅工藝這么粗糙呢?
。。這個凹面和裂紋,不是制作的,是墓塌陷壓壞變形的。
看到題主這么認真思考,我覺得要針對題主的疑惑好好回答下這個問題。雖然不一定完全正確,不過希望可以提供參考啦。
一、
首先,金子質地很軟,還有螺旋大佬說的滴鑄工藝,所以金餅是很容易變形的。(滴鑄工藝我也是頭次學到,記筆記。)
漢代金餅表面略微凸起,有滴鑄而就產生的不規則空洞,背為凹下,素有冰裂紋現象。所以我才會說是凹面是墓室塌陷所致,其實現在看來并不準確。
準確來說,應該是金餅表面的凹面是外力所致,背面是工藝所致,因為不規則空洞導致受力不勻,會有裂紋現象,這是主要原因。但是你看到的那么慘烈的凹面、粗糙和裂紋,絕對跟墓室平衡的保存環境被打破分不開。
具體可參照?;韬钅菇痫灣鐾连F場圖:
墓室嚴重進水,裝金餅的漆盒腐爛,放金餅的內棺板也嚴重變形腐爛(內棺板上的金餅出土圖沒找到),金餅深深嵌在了板上,自然也受到了很大影響,加重金餅的變形、凹陷和裂紋。
漢墓年代久遠,盜擾嚴重,實在很難找到墓室保存環境良好的墓了,所以文物變形得完全不成樣子才是考古常態。
另外我覺得刻意壓扁金餅方便攜帶也有一定道理,畢竟不管是賞賜還是進貢,都要花費很大力氣去運輸,壓扁了空間小,裝箱方便些。
二、
既然都說到金餅啦,講一講迄今我國漢墓發現金器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西漢?;韬顒①R墓。
西漢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名副其實的“多金王朝”,其黃金庫存可謂中國古代歷朝之最。
南昌西漢?;韬顒①R墓共出土金器478件,合計115公斤。其中金餅385枚,馬蹄金48枚,麟趾金25枚,金版20塊。
金餅是漢代黃金貨幣的主要形制,在當時一般不作流通使用,只是作為貯藏、賞賜、饋贈、進貢、贖罪等用途。
劉賀墓出土的金餅每枚約250克,純度達99%以上。有些金餅上有刻畫文字和符號,有的代表姓或人名,有的代表官職,有的為天干地支或方位,有的標記數字,有的表示重量等。
所以金餅相比于精美的馬蹄金和麟趾金,重在重量和純度,而不是精美度。換句話說,這個金餅就是數量取勝,批量制作,方便賞賜啥的。
用來當門面的,有馬蹄金和麟趾金呢。
《漢武帝?武帝紀》記載,武帝太始二年,漢武帝巡行天下,回長安后頒布了一道詔書,說自己登西隴高原喜獲白麟,同時敦煌出現了天馬,泰山顯出了黃金,為紀念這三大祥瑞而下令制作馬蹄狀和麒麟趾狀的黃金“紀念幣”,用于賞賜諸侯王和貴族,彰顯祥瑞。
馬蹄金和麟趾金的重量和大小不等,但器型完整,造型精美,采用了花絲鑲嵌技術,中間鑲嵌玉石或者琉璃。非常精致了有沒有!
當然還有出土的金版,這個可能是受楚文化的影響。戰國時期楚國的法定貨幣主要就是“金版”,而?;韬顕镁吞幱诖呵飸饑鴷r期的楚地。
只出土了20塊,推測可能不是用作一般貨幣,有其他的意義。
五、金華一小區發現古錢幣 282 公斤,文保所稱「這筆錢可能屬于宋朝一個大戶人家」,此發現有哪些重要價值?
?;韬睿哼鬟鬟?,我出了200萬枚十幾噸重的五銖錢我說什么了嗎?
其實歷朝歷代都有存放錢幣或者珍貴文物的傳統,大多是皇室或貴族經歷動亂時不方便帶走就地掩埋,結果時間久了沒有取走,就會遺留到今天,比如寶雞地區發現大量的青銅器窖藏、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等等。
《民法典》第二百五十三條,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文物,屬于國家所有。
《文物保護法》第六十四條:盜竊、哄搶、私分或者非法侵占國有文物的,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七十四條:發現文物隱匿不報或者拒不上交的,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會同公安機關追繳文物;情節嚴重的,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我看到題目里有一個比較有趣的地方,就是——
【收到群眾自動上繳古錢幣186公斤】
一般遇到基建現場文物被哄搶的現象,都是由當地文管所或者文物局文物稽查隊以及公安部門聯合進行追繳,雖然說宋錢的經濟價值并不高,但如果沒有公安部門介入,單以自覺性而言很難追回來這么多文物。
而這類文物追繳的相關事件中又以西安北郊譚家鄉金餅坑一事最為出名。
1999年年底,在西安北郊譚家鄉北十里鋪村的一處磚廠,一個開鏟車的司機在附近挖土時無意中挖到了一塊被泥土覆蓋的“石頭”,司機下車仔細摩挲后發現居然是一塊純金的金塊,圓形的宛如餅狀。這一發現當即驚動了周邊施工的工人和村民,大家一擁而上在附近尋找,果然在金塊出土的附近發現了一處埋藏金餅的窖藏,當時不少人從窖藏中偷偷拿走了一些金餅帶回家,后來西安市文物稽查隊和公安部門聞訊趕來,對金餅出土地點進行了封鎖,并根據在場人員提供的線索前往追繳,通過工作人員的文物教育和法律普及,最終成功追繳回了219枚金餅,其中部分目前展示于陜西歷史博物館第二展廳中。
根據相關學者研究,這批金餅是漢代的黃金貨幣,多數重量在250g左右,恰好是漢代的“一斤”。由于十里鋪村附近并沒有大型墓葬的發現,大多是中小型墓,所以對于金餅的來歷眾說紛紜,其中較為出名的一種說法認為這批金餅是王莽時期長安戰亂時被人從國庫搶走的黃金貯備,臨時埋藏在了這里,但所謂的真相早已塵封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所得出的也不過是根據已有線索推斷出的結論罷了。
以上。
六、出土的金餅為什么不好看了?
我猜是因為漢代鑄造金餅用的模具不精致,陶范,土范?比較粗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