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劇申報地區或單位:湖南省祁劇院、衡陽市、祁陽縣
祁劇也叫“祁陽戲”、“楚南戲”,因發祥于湖南省祁陽縣而得名。明代中葉,弋陽腔傳入祁陽,與當地的民歌、小調相結合,形成了祁劇的雛形。在發展過程中,祁劇形成了永河、寶河兩大流派,但均使用祁陽官話進行表演。祁劇唱腔中包含高、昆、彈三種聲腔,演唱聲調高亢嘹亮,輔以高音戰鼓、帽形燥鼓、硬弓祁胡等樂器伴奏。在此狀況下,須生演唱時用沙音以顯蒼老,小生用子音以顯文秀,旦角用窄音以顯秀媚,花臉用霸音或喝音以顯粗豪。
祁劇臉譜通常以紅、黑、白三色為基色,調色開臉,通過鮮明的色調、縱放的線條、精巧的圖案、生動的寫意表現出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祁劇中的彈腔戲表演粗獷樸實,動作幅度大,唱腔慷慨沉雄,富于山野氣息;高、昆戲表演細膩,唱腔委婉柔美,具有文雅蘊藉的風致。祁劇中跑馬的舞蹈程式習稱“馬路”,在表演中最見特色,各個行當根據角色性格和戲劇情節的需要而改變“馬路”風格,使之呈現出多樣的形態。祁劇劇目和曲牌都很豐富,傳統劇目達九百多個,曲牌現已整理刊印一千余闕。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欄目
下一篇:你對京劇臉譜有了怎樣的認識?